图片

    浅析教学中如何培养日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时间:2023-10-11 22:15

翻译教学是大学日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同时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不仅要学习教授日语,更要教会学生中日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特点,深刻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下面结合日语独特的语法结构和日本特殊的岛屿文化对翻译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1 日语独特的语法结构

1.1日语句序更灵活

日语被称为粘着语。句子中每个成分的语法作用由单词后面附加的助词决定。没有像中国那样严格的顺序要求。日语句子唯一规定的顺序是谓语必须放在句末。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多思考,并与汉语句子结构进行比较。

以这句最简单的中文句子【我早上在教室里学日语】为例。 [我]是主语,[在课堂上]是地点状语,[早上]是时间状语,[学习]是动词,[日语]]是宾语。这是汉语中最典型的主谓宾语序规则。

但是日语却不是这样。在日语中,首先,动词必须位于句子的末尾。上面这句话对应的完整日文是——【私人は朝,课堂で日本语を不情愿する】。

「私人は」——我,[は]是提示助词,表示这是句子的主语。 “超”——时间副词,后面的附着助词可以省略。 “家で”-在家里,[で]附着在[家]上,表示地点状语,“日本语を”-[を]是宾语助词,附着在[日本语]上,表示它是目的。 “勉强”是谓语动词。因此,根据日语语法规则,只要在句末加上“勉强”,就可以说:

私人课堂,日语,无奈。

私立私立,日语教室又舍不得。

私下日语和课堂语言都不愿意讲。

私人日语教室,无奈。

甚至可以说——日文を夜、私人教室で勉强する……只要不搞错结尾所附的助词,就可以随意打乱句子的顺序。当然,根据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同,所强调的内容也不同,但所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从日语的这个现象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非常严格的语法顺序并不是很死板。只要他们比较自由地列出句子的成分,并向对方传达一种气氛,就能达到沟通的默契。

因此,将日文翻译成中文时,一定要了解日文的句子结构,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注意不要将日语句子按照原来的顺序逐字翻译成相应的中文。以上面的例句为例,直译:

私人课堂,日语,无奈。 ——早上我在教室里学习日语。

私立私立,日语教室又舍不得。 ——早上我在教室里学习日语。

私下日语和课堂语言都不愿意讲。 ——早上我在教室里学习日语。

私人日语教室,无奈。 ——我是一名日语老师。我早上学习。

这样的话,真的是日本人听不懂,中国人听不懂,真是可笑。正确的翻译是“我早上在教室里学习日语”或者“我早上在教室里学习日语”等。中文句子的顺序虽然可以调整,但不如日语灵活。

1.2 日语中有很多主语遗漏

日语和汉语的主语在某些语境下常常可以省略,但日语的主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比汉语更重要。由于日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汉语更为广泛,因此在翻译时常常需要添加省略的主语。但如果学生对漏主语把握不当,就会造成误译。

如:盂兰盆会主要动作部分、主要部分特殊部分、日本特有部分、教学原创动作。日本に古くからある窊祭りの风俗に仏教がたまた结びついたものと卡えられる。

翻译:日本盂兰盆节的大部分活动,特别是主要部分,都是日本特有的,不再是佛教原有的活动。一般认为它是佛教与日本原有的祭拜他人的习俗偶然结合的产物。

日语中普遍存在的主语遗漏现象是造成日汉翻译误译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全文、把握脉络的能力,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题错位。误译现象。

这句话中出现的“と卡えられる”是谓语。这是一个表达人的感受和想法的动词。日语中常省略主语,但汉译日时必须翻译主语。

1.3 日语句子中主语的混乱

分析日语句子结构时的一个常见错误是主语搞错,尤其是同时存在多个主语时。如:

东京勤劳的人都不好,命悬一线。

“东京”是总主语,整句话讲的是东京的情况。前半句讲东京的人,后半句讲东京的路。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东京有很多勤劳的人。尽管他们很努力,但东京的街道很脏,马路也不干净。

1.4肯定和否定的语气让人困惑

众所周知,日本人说话比较委婉,所以语言表达上经常出现歧义。如果不注意,有时你甚至分不清是肯定还是否定。

(1)これはたぶん本物じゃない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翻译:这可能不是真的。

如果你不考虑语法,只从表面判断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然后翻译成“This is the real thing”,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2)あなたの言葉づかいは乱风じゃありませんか。

翻译:你的措辞是不是太粗鲁了?

这两个例子中,“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和“じゃありませんか”只起到语气作用,并不否定原句。

以上只是日语独特语法现象的冰山一角,也是学生最常犯的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解释和强调这些基本语法现象。

2 日本独特的海岛文化

语言是社会群体个性的表达。为了体现各自的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个性,不同的语言必须采用不同的表达手段来体现自己的文化特征。日本人也是如此。因此,翻译时必须符合日本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一次欢迎宴会上,一位负责人在欢迎时说:“愿我们的友谊像富士山一样地久天长。”于是译者将这句话译为“我々のFriendshipがお国の富士山のよう”に先代に八千代に変わることなく受け継がれていきますよう愿っております。」其实这位负责人的发言具体是“愿我们的友谊像泰山一样天长地久。”这位负责人究竟是想增加亲近,因为有感觉,我把“泰山”改成了“富士”,但效果不太好。

为什么?原因是,负责人和翻译只知道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却不知道富士山并不是日本人心目中“永生”的化身。反而给人一种持续恐惧的感觉。由于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过去曾发生过较大的火山喷发,甚至现在也随时有火山喷发的危险。因此,“愿我们的友谊像泰山一样地久天长”。“这样的祝福可以翻译为”。

另外,日本四面环海,鱼类资源丰富,因此日语中有很多关于鱼的惯用句子,翻译成中文时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例如:钓虾钓鲷鱼,用虾钓A级鱼,比喻发财致富。

鳉鱼总是成群结队,比喻事物聚集在一起。

章鱼的朋友食物 - 章鱼互相蚕食。同类相食的隐喻。

三月比目鱼狗不吃三月的比目鱼,说明时过境迁,它的价值已经不存在了。

iso没有鲍鱼没有想法-我想吃海滩上的鲍鱼。暗恋的隐喻。

沙丁鱼网捕鲸——用沙丁鱼网捕鲸,意味着意外的大收获。

Eeldenri——鳗鱼直线上游,指物价、气温等快速上升。

读书——漫不经心地数鲭鱼,就是操纵数字来过关。

既想吃河豚又要珍惜生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任何语言都不能独立于本国文化而存在,因此,作为一名日语教师,切不可一味强调语法而忽视本国文化知识的教学。

3 结论

综上所述,翻译过程就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某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相应的表达方式的过程,是一个始终使用语言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打好日语语法基础的同时,还要精通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和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潜移默化的指导,只有在实际技能应用的过程中能否提高翻译技能,最终使学生全面提高翻译能力。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日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翻译是一门综合技能,翻译能力是外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让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日语学习打好翻译基础是日语教师面临的问题之一,这里笔者以日语教学为例,结合具体的翻译教学实践,探讨教师在翻译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基础能力。教学。

关键词:翻译、日语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传宝.新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张伯涛.日汉翻译基础与技巧[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陈焱.汉译日修教程[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信海科技 | ©All Rights Reserved.